印前製版
不同印刷方式之油墨厚度比較
27/12/22 15:14
- 平版印刷 (Offset Printing) => 1.1μ
- UV 平版印刷 (UV Offset Printing) => 1.1μ x2 倍
- 樹酯柔版印刷 (Flexo Printing) => 1.1μ x 3-5 倍
- 凹版印刷 (Gravure Printing) =>1.1μ x 5-7 倍
- 網版印刷 (Screen Printing) =>1.1μ x 10-20 倍
PS: 1 mm = 100 條 = 1,000 μ
|
Mac檔案上傳至FTP後,無法開啟?
05/11/07 08:34
何謂FM網點,與傳統網點有何不同?
05/11/07 08:31
印刷三原色墨與螢幕的三原色,有何不同?
05/11/07 08:31
為什麼會發生”錯網”的情況?如何避免?
05/11/07 08:31
RFID晶片標籤
03/11/07 17:55
無線射頻識別系統(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已被列為21世紀十大重要技術項目之一,全球各大廠商均積極投入研發與應用,包括:零售業龍頭 Wal-Mart 要求其百大供應商於2005年底前,必須全面將商品貼上 RFID 電子標籤,一場全球 RFID 導入的風潮正快速蔓延。
同一時間Microsoft、IBM、Tesco、日本三越百貨公司、Home Depot、CVS、Target 與Lowe's等國際大廠亦發佈將使用高頻無線射頻識別系統,使得RFID 應用市場日趨普及。
預估至2008年,高頻電子標籤與電子掃讀系統之產值將有爆炸性的成長。
RFID標籤是在任何RFID系統中最重要的環節,一個RFID標籤應具備儲存資訊的能力,亦可修改已存資訊,並可透過無線電讀取內部資料(不需對焦或接觸)。一個標籤內所含資料可包括提供識別、所有權、原始儲存位置、借出狀況⋯等。
RFID標籤也可稱為智慧標籤,是由一個積體電路與一個天線組合而成的無線電收發器。
智慧標籤是接收辨識器發射的無線電頻率電場產生工作的能量,所以不需電池。當RFID標籤接收到固定辨識器或掃描器產生無線電信號之能量信號源後,標籤即回應預先儲存的資訊給它們。
RFID 標籤可製成各種不同形狀、大小及讀取範圍,它極薄且具可彎曲與彈性,如此可被標貼於紙張、出版品與塑膠薄頁中,讓消費者、讀者察覺不到標籤的存在。
何謂 RFID ?
還記得每次從大型購物中心選購完一整推車的物品之後,都得耐心等候服務員用讀碼器一一掃描每件物品上面的條碼,才能結帳打道回府的心情嗎?這些景象將會很快的從生活中消失,因為RFID的時代來臨了!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種非接觸式自動識別系統,進行識別工作時不需人工介入,可以在油漬、高塵量的惡劣環境中運用。短距離RFID可運用在工廠自動化、貨品銷售,長距離RFID可用在收費系統或車輛身分識別等,RDID將全面攻佔21世紀人類的生活。
RFID的系統架構可分為標籤、讀卡機與系統應用三大部分,分述如下:
電子標籤(Tag):
通常以電池的有無區分為被動式和主動式兩種類型。
被動式Tag是接收讀取器所傳送的能量,轉換成電子標籤內部電路操作電能,不需外加電池;可達到體積小、價格便宜、壽命長以及數位資料可攜性等優點。
讀卡機(Reader):
利用高頻電磁波傳遞能量與訊號,電子標籤的辨識速率每秒可達50個以上。可以利用有線或無線通訊方式,與應用系統結合使用。
系統應用:
RFID系統結合資料庫管理系統、電腦網路與防火牆等技術,提供全自動安全便利的即時監控系統功能。
相關整合應用包括航空行李監控、生產自動化管控、倉儲管理、運輸監控、保全管制以及醫療管理等。
主要效益:
1、不需目視對焦讀取。
2、保存容易,適用於任何環境。
3、資訊直接附屬於產品上。
4、條碼標籤、保全標籤與無線收發設備之功能合為同一標籤。
5、幾乎所有東西都可黏貼(金屬材質除外)。
6、可快速的搜尋與辨識。
7、以INLET方式處理黏貼書籍(一般讀者不會查覺RFID的存在)。
由於RFID具有非接觸式讀取、資料可更新、儲存資料容量大、可重複使用、同時間可讀取多個辨識標籤、資料安全性佳等優點,不僅可取代目前使用之條碼(Bar-code)資訊辨識系統,其相關整合應用更包含航空行李監控、生產自動化管控、倉儲管理、運輸監控、保全管制、圖書管理以及醫療管理等。
目前台灣 RFID 研發生產大都以低頻、13.56MHz相關產品為主,產值不高。市場應用領域多集中在門禁、資產管理與動物管理等。
一般消費品----從倉儲到商品架的有效管理
長久以來,消費品製造商一直苦於如何將適切的產品,在適當的時間運交給適當的零售商。而藉由 RFID ,製造商可以有效追蹤貨品,管理庫存,並維持適當的庫存量以滿足零售商的需求。
導入 RFID 後,工廠內的貨品棧板無需人工檢視可直接運出,取貨疏失的情形減少,退貨管理的效率提升,又免了實際的存貨盤點作業,廠商可以降低人事成本。在完全掌握庫存水準的情況下,製造商不但可改進生產計畫,還可減少庫存或貨品遭竊的情形。此外,廠商也能即時回應零售商,以及消費者的需求。
製藥業----在嚴格管製的環境中提高生產效率
製藥業者除了在發展及配銷藥品等方面,必須遵守廣泛的政府管制規定外,還得面臨偽藥商侵蝕利潤、損害品牌權益(brand equity) 及公司商譽的風險。透過 RFID 技術,藥廠可以監督整個製藥到配銷的流程不僅符合法規命令,還能驗明真品以防止假藥。
物流業----發揮貨運及配送流程的最高效率
除了倉儲,貨櫃場也可以利用 RFID 方案來建立高效率的配送及貨運流程。將商品從消費性產品業者運交到零售商的流程,是供應鏈中絕不可缺少的一環。
運輸業----密切監控運輸中的資產
RFID 可用來追蹤載貨卡車與軌道車輛的位置,也可以收集在特定地點的貨運車輛上最新存貨數字。實際出貨期間,RFID 可以根據貨車所在的最新地點追蹤商品,並監督這些貨運車輛所載送的商品明細。
「外字集」是什麼?
03/11/07 17:54
Unicode ( 統一碼 / 標準萬國碼 )
03/11/07 17:53
Unicode ( 統一碼 / 標準萬國碼 )
Unicode給每個字元提供了一個唯一的數位,
不論是什麼平臺,
不論是什麼程式,
不論是什麼語言。
基本上,電腦只能處理0與1之數字,無法直接處理文字,必須透過間接之方式,以複雜之0/1組合( 1-Byte 或 2-Byte )來對文字作編碼識別;編碼系統有秩序地指定獨立且不重複之代碼 ( Code ),來儲存字母或其他字元。
在創造Unicode之前,有數百種指定這些數位的編碼系統,台灣使用的是Big-5繁體中文編碼系統。
沒有一個編碼可以包羅完整的字元:例如,單單歐盟就有幾種不同的編碼系統,以涵蓋所有的語系。即使是單一種語言,例如英語,也沒有哪一個編碼可以適用於所有的字母,如︰標點符號,和常用的技術符號。
不同之編碼系統也會互相衝突,也就是說兩種編碼系統可能使用相同的代碼表示兩個不同的字元,或使用不同的代碼來表示同一個字元。
任何一台特定的電腦 ,尤其是檔案伺服器需要支援許多不同的編碼;但是不論什麼時候,資料透過不同的編碼、或通過不同作業平臺之間,這些資料都會有損壞的危險。
Unicode正在改變所有這一切!
Unicode 提供每一個已知的字元一個唯一的代碼,因此不論任何平臺、任何程式、任何語言都不會出現「張冠李戴」之情形發生。
Unicode 的標準編碼系統已被這些資訊界之大廠所認同,並共同採用,例如:Apple, HP, IBM, Microsoft, Oracle, Sun 和其他許多公司。
許多作業系統,所有最新的瀏覽器和 許多其他產品都支援它。Unicode標準的出現和支援它工具的存在,是近來全球軟體技術最重要的發展趨勢。
將 Unicode 與客戶伺服器或多層應用程式和網際網路結合,比使用傳統字元集節省費用。
Unicode 使單一軟體產品或單一網站能夠貫穿多個平臺,語言和國家,不需要針對不同區域而重建。
它可將資料傳輸到許多不同的系統,而文字內容不會損壞。
Unicode給每個字元提供了一個唯一的數位,
不論是什麼平臺,
不論是什麼程式,
不論是什麼語言。
基本上,電腦只能處理0與1之數字,無法直接處理文字,必須透過間接之方式,以複雜之0/1組合( 1-Byte 或 2-Byte )來對文字作編碼識別;編碼系統有秩序地指定獨立且不重複之代碼 ( Code ),來儲存字母或其他字元。
在創造Unicode之前,有數百種指定這些數位的編碼系統,台灣使用的是Big-5繁體中文編碼系統。
沒有一個編碼可以包羅完整的字元:例如,單單歐盟就有幾種不同的編碼系統,以涵蓋所有的語系。即使是單一種語言,例如英語,也沒有哪一個編碼可以適用於所有的字母,如︰標點符號,和常用的技術符號。
不同之編碼系統也會互相衝突,也就是說兩種編碼系統可能使用相同的代碼表示兩個不同的字元,或使用不同的代碼來表示同一個字元。
任何一台特定的電腦 ,尤其是檔案伺服器需要支援許多不同的編碼;但是不論什麼時候,資料透過不同的編碼、或通過不同作業平臺之間,這些資料都會有損壞的危險。
Unicode正在改變所有這一切!
Unicode 提供每一個已知的字元一個唯一的代碼,因此不論任何平臺、任何程式、任何語言都不會出現「張冠李戴」之情形發生。
Unicode 的標準編碼系統已被這些資訊界之大廠所認同,並共同採用,例如:Apple, HP, IBM, Microsoft, Oracle, Sun 和其他許多公司。
許多作業系統,所有最新的瀏覽器和 許多其他產品都支援它。Unicode標準的出現和支援它工具的存在,是近來全球軟體技術最重要的發展趨勢。
將 Unicode 與客戶伺服器或多層應用程式和網際網路結合,比使用傳統字元集節省費用。
Unicode 使單一軟體產品或單一網站能夠貫穿多個平臺,語言和國家,不需要針對不同區域而重建。
它可將資料傳輸到許多不同的系統,而文字內容不會損壞。
淺談 OpenType 字體
03/11/07 17:52
新的ISBN-13碼規格
03/11/07 17:50
ISBN 13 碼(= 978 + 9 + 1)新制即將實施,電拼人員作業時請小心使用新的ISBN-13碼規格,相關說明如下︰
ISBN 13碼新制 = 978 + 9 + 1(國家圖書館國際標準書號中心)
國際ISBN總部,為因應國際間圖書出版量大幅增長及與商品條碼(EAN-13碼)結合,正式宣佈︰自2007年1月起國際標準書號(ISBN)正式全面實施13碼新制。
ISBN 13碼= 978 +9(9位原ISBN前碼)+1(位重新計算之檢查碼)
簡單的說,即將現有ISBN的第一段前置碼(Prefix)改為「978」,加上「9位原ISBN前碼」,以及「1位重新計算過之檢查碼」。如此就可與圖書之商品條碼(EAN-13碼)完全相符。也就是說︰自2007年1月以後,印製在圖書封底(橫排本為右下方,直排本為左下方)之條碼上方須印製有連字符號的13碼 ISBN;條碼下方則印製與圖書商品條碼完全相同的13碼數字串,惟此項字串間沒有連字號或空格。
當然,國家圖書館國際標準書號中心,也自2007(民國96)年1月1日起,對於臺灣地區所有出版的新書,只能編配13碼的ISBN。圖書出版業、發行業和圖書館界所印製或建立的新書出版目錄、圖書訂購以及與圖書相關的商業交易系統(如電子資料交換(EDI))等,也將同步採行13碼的ISBN。
將圖書條碼下方的13碼去掉前面加上的 "978" 三位數號碼,即可以得到正確的ISBN碼。
"978"是EAN系統的前置碼,依商品類別而分,所以只要是放在ISBN前使用的都是"978"。
978 - 957 - 285 - 255 - 2
978(EAN系統的前置碼)-957(群體識別碼)-285(出版者識別碼)-255(書名識別碼)-2(檢查碼)
出版者取得ISBN碼後,會將ISBN轉換成圖書條碼,也就是在ISBN前加上"978",最後一位檢查碼重新計算,其他九位碼不改變。
ISBN條碼轉化後成為十三碼,就可納入全球國際商品條碼系統。
國際標準書號總部分配 "957" 、 "986" 兩組三位數號碼,代表臺灣地區圖書出版品的群體識別號。
ISBN 13碼新制 = 978 + 9 + 1(國家圖書館國際標準書號中心)
國際ISBN總部,為因應國際間圖書出版量大幅增長及與商品條碼(EAN-13碼)結合,正式宣佈︰自2007年1月起國際標準書號(ISBN)正式全面實施13碼新制。
ISBN 13碼= 978 +9(9位原ISBN前碼)+1(位重新計算之檢查碼)
簡單的說,即將現有ISBN的第一段前置碼(Prefix)改為「978」,加上「9位原ISBN前碼」,以及「1位重新計算過之檢查碼」。如此就可與圖書之商品條碼(EAN-13碼)完全相符。也就是說︰自2007年1月以後,印製在圖書封底(橫排本為右下方,直排本為左下方)之條碼上方須印製有連字符號的13碼 ISBN;條碼下方則印製與圖書商品條碼完全相同的13碼數字串,惟此項字串間沒有連字號或空格。
當然,國家圖書館國際標準書號中心,也自2007(民國96)年1月1日起,對於臺灣地區所有出版的新書,只能編配13碼的ISBN。圖書出版業、發行業和圖書館界所印製或建立的新書出版目錄、圖書訂購以及與圖書相關的商業交易系統(如電子資料交換(EDI))等,也將同步採行13碼的ISBN。
將圖書條碼下方的13碼去掉前面加上的 "978" 三位數號碼,即可以得到正確的ISBN碼。
"978"是EAN系統的前置碼,依商品類別而分,所以只要是放在ISBN前使用的都是"978"。
978 - 957 - 285 - 255 - 2
978(EAN系統的前置碼)-957(群體識別碼)-285(出版者識別碼)-255(書名識別碼)-2(檢查碼)
出版者取得ISBN碼後,會將ISBN轉換成圖書條碼,也就是在ISBN前加上"978",最後一位檢查碼重新計算,其他九位碼不改變。
ISBN條碼轉化後成為十三碼,就可納入全球國際商品條碼系統。
國際標準書號總部分配 "957" 、 "986" 兩組三位數號碼,代表臺灣地區圖書出版品的群體識別號。
特別色「補漏白」之基本概念與觀察
03/11/07 17:49
1.) 任何印件凡是印刷色數超過標準四色,必須執行特別色之漲邊、縮邊處理,因為印刷超過四色,必須分兩次印刷,紙張經過第一次印刷後,表面因為吸收微量之水分與印輥輾壓而變形,因此第二次印刷很難完全套準,因此「補漏白」是絕對必需的。
2.) 一般而言,常見之特別色有︰
A. 金屬油墨,如︰金色、銀色;
B. 一般特別色;
C. 螢光透明油墨,如︰螢光紅;
3.) 特別色與標準CMYK四色油墨之「物理」特性差異,在於油墨之灰階濃度(Neutral Density),而不在於色彩視覺;灰階濃度此亦可稱「不透明度」,其中以金屬油墨之灰階濃度最高,亦即最不透明(遠超過黑墨)。
4.) 特別色補漏白處理之取決因素︰1. 印刷次序 2. 油墨灰階濃度 3. 著墨面積。
5.) 由於金屬油墨之灰階濃度最高,最不透明,因此金屬特別色等同於黑色,可直壓 overprint 任何顏色,如果複雜之補漏白處理有困難時,可直接將金屬特別色之物件「直壓 overprint」所有其他物件,前提是金屬特別色之印刷次序必須最後印;但如此設定有可能因為印刷時金屬特別色之濃度不夠厚實,造成金色下方之物件隱約可見,最佳之做法是利用 Acrobat 直接進行專業之補露白處理最為安全,印刷效果最佳。
6.) 金屬特別色之印刷次序︰
◎ 黑 → 紅 → 藍 → 黃,第二次印金色,唯一變數︰第二次印刷時有紙張伸縮因素,金色會套不準。
※◎ 黑 → 紅 → 藍 → 金色,第二次印黃色,但是如此較難參樣控墨,
◎ 紅 → 藍 → 黃 → 金色,第二次印黑色,雖然參樣控墨較容易,但清洗「三」個墨槽費時,另外黃墨被黑墨覆蓋,影像之明亮度較差。
◎ 金色 → 紅 → 藍 → 黃,第二次印黑色,如此只要清洗一個墨槽,同時容易參樣控墨;但是如果金色版面有許多細線條,邊沿處會有相鄰四色網點交疊出現,影響金色線條之清晰度。
7.) 大面積之金色滿版,印刷時要印兩次,原因在於金屬油墨正常印刷濃度下,不易乾,但如果減薄金屬油墨之印刷濃度至正常值的70%,金色印二次,可克服油墨未乾之問題,同時又可增加金屬油墨二次載印之累積濃度,金色更亮、更均勻,但是印工與油墨費用必須加入報價考量。
8.) Acrobat 在進行 SuperTrap 處理後,如果遇到金屬特別色物件「漲邊→」CMYK物件內,是錯誤的結果,須將金屬特別色之配色改為 (C100% M100% Y0% K0%),目的在於藉由顏色偽裝而提升其灰階濃度,如此 SuperTrap 正確之結果應是 CMYK「漲邊→」至金色物件內。
2.) 一般而言,常見之特別色有︰
A. 金屬油墨,如︰金色、銀色;
B. 一般特別色;
C. 螢光透明油墨,如︰螢光紅;
3.) 特別色與標準CMYK四色油墨之「物理」特性差異,在於油墨之灰階濃度(Neutral Density),而不在於色彩視覺;灰階濃度此亦可稱「不透明度」,其中以金屬油墨之灰階濃度最高,亦即最不透明(遠超過黑墨)。
4.) 特別色補漏白處理之取決因素︰1. 印刷次序 2. 油墨灰階濃度 3. 著墨面積。
5.) 由於金屬油墨之灰階濃度最高,最不透明,因此金屬特別色等同於黑色,可直壓 overprint 任何顏色,如果複雜之補漏白處理有困難時,可直接將金屬特別色之物件「直壓 overprint」所有其他物件,前提是金屬特別色之印刷次序必須最後印;但如此設定有可能因為印刷時金屬特別色之濃度不夠厚實,造成金色下方之物件隱約可見,最佳之做法是利用 Acrobat 直接進行專業之補露白處理最為安全,印刷效果最佳。
6.) 金屬特別色之印刷次序︰
◎ 黑 → 紅 → 藍 → 黃,第二次印金色,唯一變數︰第二次印刷時有紙張伸縮因素,金色會套不準。
※◎ 黑 → 紅 → 藍 → 金色,第二次印黃色,但是如此較難參樣控墨,
◎ 紅 → 藍 → 黃 → 金色,第二次印黑色,雖然參樣控墨較容易,但清洗「三」個墨槽費時,另外黃墨被黑墨覆蓋,影像之明亮度較差。
◎ 金色 → 紅 → 藍 → 黃,第二次印黑色,如此只要清洗一個墨槽,同時容易參樣控墨;但是如果金色版面有許多細線條,邊沿處會有相鄰四色網點交疊出現,影響金色線條之清晰度。
7.) 大面積之金色滿版,印刷時要印兩次,原因在於金屬油墨正常印刷濃度下,不易乾,但如果減薄金屬油墨之印刷濃度至正常值的70%,金色印二次,可克服油墨未乾之問題,同時又可增加金屬油墨二次載印之累積濃度,金色更亮、更均勻,但是印工與油墨費用必須加入報價考量。
8.) Acrobat 在進行 SuperTrap 處理後,如果遇到金屬特別色物件「漲邊→」CMYK物件內,是錯誤的結果,須將金屬特別色之配色改為 (C100% M100% Y0% K0%),目的在於藉由顏色偽裝而提升其灰階濃度,如此 SuperTrap 正確之結果應是 CMYK「漲邊→」至金色物件內。
數位打樣與傳統打樣
03/11/07 17:41
所謂數位打樣,就是把電腦製作的頁面,直接經彩色印表機(噴墨、雷射或其他方式)輸出樣張,以檢查印前的圖像及版面、文字等,為印刷及後加工提供參考樣張,並為客戶提供可以簽字付印的依據。
這種數位打樣技術,不是隨便找一台彩色印表機輸出彩色樣張即可,而是要透過複雜的色彩管理軟體,使輸出的樣張能再現印刷效果,包括紙張、油墨和印刷適性等多方面的匹配和相似。
長期以來,數位打樣的效果能否與所模擬的印刷效果一致,是各種數位打樣色彩管理系統(CMS)追求的主要目標。現在數位打樣系統不僅能輸出調頻網點(水晶網點)結構和連續色調的樣張,而且還可以輸出與後續實際印刷完全一樣的(網點線數、網點形狀、網點角度和網點面積)調幅網點結構樣張。能夠在未輸出網片或PS版之前,即可從樣張得到實際印刷效果,包括是否有網紋、錯網、掉字、易位等等,真正做到所見即所得。
數位打樣系統能否在印前領域推廣應用,除了色彩、層次、清晰度甚至網點擴大率等印刷過程的特點能否再現外,主要還取決於系統的穩定性、一致性、輸出速度、輸出幅面大小、系統投資、耗材成本等諸多因素,人們正是據此來比較數位打樣和傳統打樣的。
經過數年的發展,數位打樣系統的輸出印表機硬體設備和搭配的數位打樣色彩管理系統以及RIP等,均有明顯的改進。特別是在近幾年,數位打樣系統在突破輸出速度的瓶頸後,這應該是數位打樣技術在印前領域真正普及的開始。
與傳統打樣技術相比,數位打樣技術有哪些特點和優勢呢?
1.彩色圖像再現性能
彩色圖像再現性能包括圖像(線條文字)的階調範圍(亦稱反差)、實地或飽和色的密度或色度、灰色平衡、層次曲線的還原性(包括亮部、中間調、暗部層次再現和網點擴大率再現以及細膩的質感等。
無論哪種色彩管理軟體,通過測量、模擬印刷的標準後,經色彩管理系統軟體計算,將所有需打樣的頁面圖像文件(包括PS、TIFF格式文件RIP後的數據),只要送至數位打樣系統,就能輸出與後續印刷類似的打樣樣張。
無論印刷用什麼樣的紙張(如銅版紙、雪銅紙或者新聞紙,甚至塑膠、厚磅紙等承印物)、什麼系列的油墨,數位打樣系統均可模擬。如果說目前各種不同數位打樣系統在打樣品質上還有微小差別的話,這主要反映了它們所搭配的色彩管理軟體的性能差別。
傳統打樣技術,由於打樣機在速度、壓力、壓印方式等方面均與實際印刷不同,因此傳統打樣很難模擬實際印刷,印刷也很難追上傳統打樣的效果,而數位打樣的樣張在實際使用中,印刷機操作人員普遍感到較易模擬,這是由於數位打樣與印刷在整個色空間中的色差要小於傳統打樣與印刷之間的色差。
2.圖像解析度
由於數位打樣系統通常採用噴墨或雷射技術,一般輸出的是調頻網點或連續色調結構,因此只要有600dpi以上的輸出解析度,其打樣的樣張即可達到調幅網點150lpi的效果。現在大多數彩色印表機均可達到這樣的圖像解析度。
新一代數位打樣系統的RIP可以輸出與實際印刷效果一致的調幅網點,因此要求印表機有更高的解析度。目前,EPSON噴墨印表機、HP噴墨印表機都可輸出與實際解析度效果一致的調幅網點圖像,是沒有問題的。當然從實際網點結構來看,樣張上的網點邊緣沒有實際印刷網點清晰,只不過用網眼看不見這種微細差別,人們需要的是整個圖像的視覺解析度與印刷相同即可。
傳統打樣有可能由於套印不準而造成圖像清晰度下降,而數位打樣不存在套印不準的問題。
3.樣張輸出的穩定性、一致性
毫無疑問,由於數位打樣系統是由數位頁面文件直接送至打樣系統,在輸出樣張之前,全部由數位信號控制和傳輸,因此無論何時輸出,哪怕時間相隔數周、數月甚至數年,同一電子文件輸出的效果是完全一致。當然這種穩定性的前提是彩色印表機的硬體性能,如噴墨的墨滴大小、墨水和印刷油墨是否能保持一致。
對於傳統打樣技術,除了紙張、油墨、PS版應該保持穩定(實際上是很困難的)以及機械打樣設備的狀態(如版台「壓力」、紙台「壓力」、橡皮布和襯墊的高度、水輥和墨輥的壓力等)應保持正常外,傳統打樣的效果還受環境條件(溫度、濕度)、油墨均勻性、水墨平衡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打樣過程中相連樣張的實地密度無法保持一致,更不用說還取決於操作人員的水平等為因素了。
相對於傳統打樣,數位打樣幾乎不受環境、設備等方面的影響,更不受操作人員的影響,其穩定性一致性十分理想,因此數位打樣系統作為網絡打樣設備來使用,即人人可以使用數位打樣系統輸出樣張。
4.輸出速度
數位打樣系統的輸出速度一直是該技術能否普及推廣的瓶頸。前幾年在市場上出現大面積、高解析度噴墨印表機後,輸出一張大對開(102cm×78cm)720dpi樣張的時間,需要40分鐘以上,這還不包括RIP運算的時間。現在同樣幅面、相同解析度的樣張的輸出時間,有多種機型可在5分鐘之內完成,這樣的樣張輸出速度,遠遠快於傳統打樣的時間(一般單色打樣機完成四色大面積打樣的時間需四十分鐘左右)。之所以數位打樣速度顯著加快,主要取決於多噴嘴噴墨打樣技術的開發和快速RIP打樣以及伺服器,有的打樣伺服器可以同時控制4台數位打樣機。
5.打樣面積
過去,一般高性能數位打樣系統多為A3(八開)。隨著噴墨印表機硬體改進和速度的逐步提高、墨盒容量的加大、不停機更換墨盒技術的應用,大面積輸出的噴墨印表機層出不窮,目前已有輸出幅寬達1.5米以上的數位打樣系統,各種幅面的機型完全可以模擬各種印刷機幅的效果。
6.設備成本
傳統打樣系統不僅需要昂貴的打樣設備,而且還需要極大的空間、溫、溼度控制設備等,印前還需要輸出網片、晒版,打樣成本十分可觀。而數位打樣系統的硬體只有彩色印表機、控制電腦以及RIP和色彩管理軟體。一套菊全的數位打樣系統,目前售價遠比傳統打樣要低廉許多。雖然耗材(如墨水、專用紙)目前還較貴,但輸出同樣幅面,同樣數量(以4張計算)的樣張,總成本仍比傳統打樣便宜。隨著墨水成本的降低、仿專用紙的推廣,今後還將使用普通紙張經表面處理後在噴墨印表機上輸出,那麼數位打樣系統的成本就可能降至非常低廉的水準。
同時,數位打樣系統所佔空間非常小,更不需要嚴格的環境條件。由於不經輸出網片、晒版、機械打樣等,不僅大幅度縮短印前設計、製作、打樣的總週期,節省了大量的原材料,而且還可以避免一旦在傳統打樣後發現樣張錯誤,重新製作而造成工時和耗材的浪費。數位打樣系統則可以在原文件修改後,立即再輸出樣張。
7.人員要求
傳統機械打樣(包括晒版)需要經驗豐富、技術性較高的操作人員,這不僅會帶來打樣樣張品質的不穩定,而且也增加了生產成本。而數位打樣系統一般不需要專人,只要印前人員懂得正確使用打樣系統即可。另外數位打樣系統可以24小時不間斷地工作,所有這些都是傳統打樣不能比擬的。
所以可以肯定地說,數位打樣替代傳統打樣已成為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
這種數位打樣技術,不是隨便找一台彩色印表機輸出彩色樣張即可,而是要透過複雜的色彩管理軟體,使輸出的樣張能再現印刷效果,包括紙張、油墨和印刷適性等多方面的匹配和相似。
長期以來,數位打樣的效果能否與所模擬的印刷效果一致,是各種數位打樣色彩管理系統(CMS)追求的主要目標。現在數位打樣系統不僅能輸出調頻網點(水晶網點)結構和連續色調的樣張,而且還可以輸出與後續實際印刷完全一樣的(網點線數、網點形狀、網點角度和網點面積)調幅網點結構樣張。能夠在未輸出網片或PS版之前,即可從樣張得到實際印刷效果,包括是否有網紋、錯網、掉字、易位等等,真正做到所見即所得。
數位打樣系統能否在印前領域推廣應用,除了色彩、層次、清晰度甚至網點擴大率等印刷過程的特點能否再現外,主要還取決於系統的穩定性、一致性、輸出速度、輸出幅面大小、系統投資、耗材成本等諸多因素,人們正是據此來比較數位打樣和傳統打樣的。
經過數年的發展,數位打樣系統的輸出印表機硬體設備和搭配的數位打樣色彩管理系統以及RIP等,均有明顯的改進。特別是在近幾年,數位打樣系統在突破輸出速度的瓶頸後,這應該是數位打樣技術在印前領域真正普及的開始。
與傳統打樣技術相比,數位打樣技術有哪些特點和優勢呢?
1.彩色圖像再現性能
彩色圖像再現性能包括圖像(線條文字)的階調範圍(亦稱反差)、實地或飽和色的密度或色度、灰色平衡、層次曲線的還原性(包括亮部、中間調、暗部層次再現和網點擴大率再現以及細膩的質感等。
無論哪種色彩管理軟體,通過測量、模擬印刷的標準後,經色彩管理系統軟體計算,將所有需打樣的頁面圖像文件(包括PS、TIFF格式文件RIP後的數據),只要送至數位打樣系統,就能輸出與後續印刷類似的打樣樣張。
無論印刷用什麼樣的紙張(如銅版紙、雪銅紙或者新聞紙,甚至塑膠、厚磅紙等承印物)、什麼系列的油墨,數位打樣系統均可模擬。如果說目前各種不同數位打樣系統在打樣品質上還有微小差別的話,這主要反映了它們所搭配的色彩管理軟體的性能差別。
傳統打樣技術,由於打樣機在速度、壓力、壓印方式等方面均與實際印刷不同,因此傳統打樣很難模擬實際印刷,印刷也很難追上傳統打樣的效果,而數位打樣的樣張在實際使用中,印刷機操作人員普遍感到較易模擬,這是由於數位打樣與印刷在整個色空間中的色差要小於傳統打樣與印刷之間的色差。
2.圖像解析度
由於數位打樣系統通常採用噴墨或雷射技術,一般輸出的是調頻網點或連續色調結構,因此只要有600dpi以上的輸出解析度,其打樣的樣張即可達到調幅網點150lpi的效果。現在大多數彩色印表機均可達到這樣的圖像解析度。
新一代數位打樣系統的RIP可以輸出與實際印刷效果一致的調幅網點,因此要求印表機有更高的解析度。目前,EPSON噴墨印表機、HP噴墨印表機都可輸出與實際解析度效果一致的調幅網點圖像,是沒有問題的。當然從實際網點結構來看,樣張上的網點邊緣沒有實際印刷網點清晰,只不過用網眼看不見這種微細差別,人們需要的是整個圖像的視覺解析度與印刷相同即可。
傳統打樣有可能由於套印不準而造成圖像清晰度下降,而數位打樣不存在套印不準的問題。
3.樣張輸出的穩定性、一致性
毫無疑問,由於數位打樣系統是由數位頁面文件直接送至打樣系統,在輸出樣張之前,全部由數位信號控制和傳輸,因此無論何時輸出,哪怕時間相隔數周、數月甚至數年,同一電子文件輸出的效果是完全一致。當然這種穩定性的前提是彩色印表機的硬體性能,如噴墨的墨滴大小、墨水和印刷油墨是否能保持一致。
對於傳統打樣技術,除了紙張、油墨、PS版應該保持穩定(實際上是很困難的)以及機械打樣設備的狀態(如版台「壓力」、紙台「壓力」、橡皮布和襯墊的高度、水輥和墨輥的壓力等)應保持正常外,傳統打樣的效果還受環境條件(溫度、濕度)、油墨均勻性、水墨平衡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打樣過程中相連樣張的實地密度無法保持一致,更不用說還取決於操作人員的水平等為因素了。
相對於傳統打樣,數位打樣幾乎不受環境、設備等方面的影響,更不受操作人員的影響,其穩定性一致性十分理想,因此數位打樣系統作為網絡打樣設備來使用,即人人可以使用數位打樣系統輸出樣張。
4.輸出速度
數位打樣系統的輸出速度一直是該技術能否普及推廣的瓶頸。前幾年在市場上出現大面積、高解析度噴墨印表機後,輸出一張大對開(102cm×78cm)720dpi樣張的時間,需要40分鐘以上,這還不包括RIP運算的時間。現在同樣幅面、相同解析度的樣張的輸出時間,有多種機型可在5分鐘之內完成,這樣的樣張輸出速度,遠遠快於傳統打樣的時間(一般單色打樣機完成四色大面積打樣的時間需四十分鐘左右)。之所以數位打樣速度顯著加快,主要取決於多噴嘴噴墨打樣技術的開發和快速RIP打樣以及伺服器,有的打樣伺服器可以同時控制4台數位打樣機。
5.打樣面積
過去,一般高性能數位打樣系統多為A3(八開)。隨著噴墨印表機硬體改進和速度的逐步提高、墨盒容量的加大、不停機更換墨盒技術的應用,大面積輸出的噴墨印表機層出不窮,目前已有輸出幅寬達1.5米以上的數位打樣系統,各種幅面的機型完全可以模擬各種印刷機幅的效果。
6.設備成本
傳統打樣系統不僅需要昂貴的打樣設備,而且還需要極大的空間、溫、溼度控制設備等,印前還需要輸出網片、晒版,打樣成本十分可觀。而數位打樣系統的硬體只有彩色印表機、控制電腦以及RIP和色彩管理軟體。一套菊全的數位打樣系統,目前售價遠比傳統打樣要低廉許多。雖然耗材(如墨水、專用紙)目前還較貴,但輸出同樣幅面,同樣數量(以4張計算)的樣張,總成本仍比傳統打樣便宜。隨著墨水成本的降低、仿專用紙的推廣,今後還將使用普通紙張經表面處理後在噴墨印表機上輸出,那麼數位打樣系統的成本就可能降至非常低廉的水準。
同時,數位打樣系統所佔空間非常小,更不需要嚴格的環境條件。由於不經輸出網片、晒版、機械打樣等,不僅大幅度縮短印前設計、製作、打樣的總週期,節省了大量的原材料,而且還可以避免一旦在傳統打樣後發現樣張錯誤,重新製作而造成工時和耗材的浪費。數位打樣系統則可以在原文件修改後,立即再輸出樣張。
7.人員要求
傳統機械打樣(包括晒版)需要經驗豐富、技術性較高的操作人員,這不僅會帶來打樣樣張品質的不穩定,而且也增加了生產成本。而數位打樣系統一般不需要專人,只要印前人員懂得正確使用打樣系統即可。另外數位打樣系統可以24小時不間斷地工作,所有這些都是傳統打樣不能比擬的。
所以可以肯定地說,數位打樣替代傳統打樣已成為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
影像輸入設備與原稿特性
03/11/07 17:14
掃描機可分為手動式、小型平台式、滾筒式、大型平台式等,可將平面的圖像轉換成數位的電腦資料,它不但方便儲存、複製與修改,而且還有快速傳輸,永不變質的優點,只要解析度合適,列印出來的畫面與原稿差距極小!
一、基本結構說明
掃描機-CCD掃描頭、步進馬達、掃描平台、鹵素光源、系統控制電腦、SCSI傳輸設備。
.CCD掃描頭-光耦合感應裝置,將吸收到光的強弱轉換成電壓的大小,經過電腦運算之後來表達顏色的深淺。
.步進馬達-能精確地移動到設定的位置,使掃描頭能準確地在設定區域內,揀取正確的影像資料。
.掃描平台-帶有真空吸氣裝置的玻璃平台,用來放置原稿,將原稿縱向推進,供掃描頭做下一條狀區域的掃描。
.鹵素光源-化學分子因高溫而產生強烈之光源,色溫穩定、近似自然光,用以模擬白色光源。
.系統控制電腦-負責控制掃描機的運作,並監控系統的運作情形,每次開機的測試及機器的校正工作也是由內部的電腦執行。
.SCSI傳輸設備-將掃描得到的資料快速傳送到工作站的電腦,供使用者預覽、列印或處理。
二、各式掃描機的比較
1、手動式-以握住掃描器,單向移動將資料傳送至電腦內,適用於各式的反射稿且價格便宜,但解析度低、掃描品質差,僅適用於單獨的文字掃描及文字辨識軟體使用。
2、小型平台式-原稿平放在玻璃平台上,由玻璃下方的掃描座打光,而反射的光源再經由座上的CCD接收,因掃描座的移動準確,原稿固定不動,能得到較好的掃描品質,如果在玻璃上加裝同步移動光源,則可掃描透射稿,是目前最廣泛的機型。
3、滾筒式-原稿置於玻璃柱狀滾筒表面,以透明膠片覆蓋貼平,依靠滾筒高速的旋轉及掃描頭準確的橫向移動,精確並快速地將原稿資料送至電腦處理,一般滾筒內部皆有同步移動光源,可掃描透射稿。 (本公司採用此款掃描機)
4、大型平台式-掃描頭橫向移動,掃描原稿縱向移動,可來回掃描,精確度高、速度快,適用於大型平面原稿及多量平面稿件,反射、透射皆可使用。
觀念簡說:
手動式 -原稿不動,手動掃描頭。
小型平台-原稿不動,機械化移動掃描頭(皮帶拉動)。
滾筒式 -原稿旋轉,機械化移動掃描頭(螺旋移動)。
大型平台-原稿及掃描頭皆機械化移動。
三、掃描機的功用
圖像經過掃描之後(將圖像數位化),就是把平面的圖像轉換成數位的電腦資料,它方便儲存、易於複製與修改,而且可以快速的傳輸,永久不會變質,只要解析度合適,列印出來的畫面與原稿差距極小。
四、各種名詞說明
1、dpi-dot per inch;每吋有幾個點,用來表示印表機輸出的解析度,而掃描機的解析度則以Lpi來表示,說明每吋的距離用幾條線來掃描,因兩者的數值相同,所以一般大家都以dpi統稱之,以相同的圖而言,用高的dpi掃描比用低的dpi掃描所得的檔案大,但效果不一定好,要看原稿的內容而定,一般文字600dpi即可,圖片只要300dpi即可,如果要放大,就得計算放大後的dpi是否在要求的範圍內。
2、BP&WP-白點及黑點的設定;即使用者自行認定圖像中何處是最白的點,何處是最黑的點,則電腦自動依此數據,去表達灰色的深淺應該是屬於多少的網點,可以藉此忽略過白或過黑的層次變化,強調使用者設定BP及WP之間色彩層次。
原稿的種類:
一、反射稿種類可分為相片、印刷品複製、畫稿等,由於反射稿的濃度域較窄、層次、色彩不豐富,所以分色後影像還原的效果較差。反射稿的縮放倍率亦受到嚴格的限制,通常在80%~120%之間最佳。
二、透射稿種類可分為135正片、120正片、4×5正片、8×10正片、負片等。透射稿的濃度域較寬、層次、色彩豐富,所以分色後影像還原的效果最佳。一般透射稿放大倍率在800%以下皆屬正常值。
不同原稿在分色時所遇到的各類問題:
一、相片稿在分色時屬於最簡單的原稿屬性,其變數少輸入設定時間較短,加上縮放倍率有限制,所以輸入的效率極高,但畫質較差。
二、印刷品複製與相片稿類似,但須注意的是網點的互相干擾(俗稱錯網)。
三、畫稿是反射稿中難度較高之稿件,由於使用紙張的不同經常會因為畫紙、布出現紋路而干擾輸入設定,使用顏料的鮮豔度超出印刷範圍、稿件面積過大(公司分色機最大可容忍尺寸:49cm×63cm)、顏料塗布太厚無法順利安置原稿或導致設定、焦距不準確等。
四、正片的輸入是比較複雜的工作,從清洗原稿、灌油、煩瑣的輸入設定、電腦修除髒點等都是極為耗費時間的。
五、負片是一種很少發生的原稿類型,一般我們會先將其沖洗為照片後作業。
原稿與倍率的關係:
一、相片稿縮放倍率在80%~120%之間最佳。
二、印刷品複製縮放倍率在50%~100%之間最佳。
三、畫稿縮放倍率在80%~120%之間最佳。
四、正片縮放倍率在800%以下最佳,反之則容易產生粗化或影像鬆散。
倍率與掃描速度等的關係:
倍率越大掃描速度越慢,倍率越大越容易產生非影像的雜質並增加修整困擾。
A4尺寸,放大倍率450%,每小時約 8~9 cut(不含影像修整時間)。
A4尺寸,放大倍率200%,每小時約 15~20 cut(不含影像修整時間)。
註:輸入之前要先了解客戶的實際需求,用經驗法則深入了解印件的內容,提供更專業及精準的倍率建議,可提高輸入效率、降低檔案量使雙方的作業速度都得到最大的提升。
解析度:
本公司解析度可大致分為三種,204.2dpi、304.8dpi、406.4dpi。
客戶有時會要求350dpi的解析度,除非輸出線數要求極高否則實際意義並不大,因為解析度的高低關係圖檔的檔案大小。
一張A4尺寸,解析度304.8dpi,檔案量約為35MB。
一張A4尺寸,解析度406.4dpi,檔案量約為60MB。
註:除非客戶有特殊要求,一般提供304.8dpi即可,但公司會在輸入倍率較小時(正片200%以下)使用406.4dpi解析度,藉以提高影像的畫質。
正片灌油與品質的關係:
正片灌油分為單面灌油與雙面灌油,目的在於消除靜電產生的彩虹圈狀物(牛頓圈)或改善放大倍率過大而產生的粗化作用。但灌油不正確時容易產生油泡、毛屑沾黏、影像模糊等。
通常135正片都直接採雙面灌油。120或其他規格正片在放大倍率超過300%以上時則採用雙面灌油,300%以下時則採用單面灌油。
註:灌油工作須非常仔細與煩瑣,所以正片輸入時通常會花較長的時間。
一、基本結構說明
掃描機-CCD掃描頭、步進馬達、掃描平台、鹵素光源、系統控制電腦、SCSI傳輸設備。
.CCD掃描頭-光耦合感應裝置,將吸收到光的強弱轉換成電壓的大小,經過電腦運算之後來表達顏色的深淺。
.步進馬達-能精確地移動到設定的位置,使掃描頭能準確地在設定區域內,揀取正確的影像資料。
.掃描平台-帶有真空吸氣裝置的玻璃平台,用來放置原稿,將原稿縱向推進,供掃描頭做下一條狀區域的掃描。
.鹵素光源-化學分子因高溫而產生強烈之光源,色溫穩定、近似自然光,用以模擬白色光源。
.系統控制電腦-負責控制掃描機的運作,並監控系統的運作情形,每次開機的測試及機器的校正工作也是由內部的電腦執行。
.SCSI傳輸設備-將掃描得到的資料快速傳送到工作站的電腦,供使用者預覽、列印或處理。
二、各式掃描機的比較
1、手動式-以握住掃描器,單向移動將資料傳送至電腦內,適用於各式的反射稿且價格便宜,但解析度低、掃描品質差,僅適用於單獨的文字掃描及文字辨識軟體使用。
2、小型平台式-原稿平放在玻璃平台上,由玻璃下方的掃描座打光,而反射的光源再經由座上的CCD接收,因掃描座的移動準確,原稿固定不動,能得到較好的掃描品質,如果在玻璃上加裝同步移動光源,則可掃描透射稿,是目前最廣泛的機型。
3、滾筒式-原稿置於玻璃柱狀滾筒表面,以透明膠片覆蓋貼平,依靠滾筒高速的旋轉及掃描頭準確的橫向移動,精確並快速地將原稿資料送至電腦處理,一般滾筒內部皆有同步移動光源,可掃描透射稿。 (本公司採用此款掃描機)
4、大型平台式-掃描頭橫向移動,掃描原稿縱向移動,可來回掃描,精確度高、速度快,適用於大型平面原稿及多量平面稿件,反射、透射皆可使用。
觀念簡說:
手動式 -原稿不動,手動掃描頭。
小型平台-原稿不動,機械化移動掃描頭(皮帶拉動)。
滾筒式 -原稿旋轉,機械化移動掃描頭(螺旋移動)。
大型平台-原稿及掃描頭皆機械化移動。
三、掃描機的功用
圖像經過掃描之後(將圖像數位化),就是把平面的圖像轉換成數位的電腦資料,它方便儲存、易於複製與修改,而且可以快速的傳輸,永久不會變質,只要解析度合適,列印出來的畫面與原稿差距極小。
四、各種名詞說明
1、dpi-dot per inch;每吋有幾個點,用來表示印表機輸出的解析度,而掃描機的解析度則以Lpi來表示,說明每吋的距離用幾條線來掃描,因兩者的數值相同,所以一般大家都以dpi統稱之,以相同的圖而言,用高的dpi掃描比用低的dpi掃描所得的檔案大,但效果不一定好,要看原稿的內容而定,一般文字600dpi即可,圖片只要300dpi即可,如果要放大,就得計算放大後的dpi是否在要求的範圍內。
2、BP&WP-白點及黑點的設定;即使用者自行認定圖像中何處是最白的點,何處是最黑的點,則電腦自動依此數據,去表達灰色的深淺應該是屬於多少的網點,可以藉此忽略過白或過黑的層次變化,強調使用者設定BP及WP之間色彩層次。
原稿的種類:
一、反射稿種類可分為相片、印刷品複製、畫稿等,由於反射稿的濃度域較窄、層次、色彩不豐富,所以分色後影像還原的效果較差。反射稿的縮放倍率亦受到嚴格的限制,通常在80%~120%之間最佳。
二、透射稿種類可分為135正片、120正片、4×5正片、8×10正片、負片等。透射稿的濃度域較寬、層次、色彩豐富,所以分色後影像還原的效果最佳。一般透射稿放大倍率在800%以下皆屬正常值。
不同原稿在分色時所遇到的各類問題:
一、相片稿在分色時屬於最簡單的原稿屬性,其變數少輸入設定時間較短,加上縮放倍率有限制,所以輸入的效率極高,但畫質較差。
二、印刷品複製與相片稿類似,但須注意的是網點的互相干擾(俗稱錯網)。
三、畫稿是反射稿中難度較高之稿件,由於使用紙張的不同經常會因為畫紙、布出現紋路而干擾輸入設定,使用顏料的鮮豔度超出印刷範圍、稿件面積過大(公司分色機最大可容忍尺寸:49cm×63cm)、顏料塗布太厚無法順利安置原稿或導致設定、焦距不準確等。
四、正片的輸入是比較複雜的工作,從清洗原稿、灌油、煩瑣的輸入設定、電腦修除髒點等都是極為耗費時間的。
五、負片是一種很少發生的原稿類型,一般我們會先將其沖洗為照片後作業。
原稿與倍率的關係:
一、相片稿縮放倍率在80%~120%之間最佳。
二、印刷品複製縮放倍率在50%~100%之間最佳。
三、畫稿縮放倍率在80%~120%之間最佳。
四、正片縮放倍率在800%以下最佳,反之則容易產生粗化或影像鬆散。
倍率與掃描速度等的關係:
倍率越大掃描速度越慢,倍率越大越容易產生非影像的雜質並增加修整困擾。
A4尺寸,放大倍率450%,每小時約 8~9 cut(不含影像修整時間)。
A4尺寸,放大倍率200%,每小時約 15~20 cut(不含影像修整時間)。
註:輸入之前要先了解客戶的實際需求,用經驗法則深入了解印件的內容,提供更專業及精準的倍率建議,可提高輸入效率、降低檔案量使雙方的作業速度都得到最大的提升。
解析度:
本公司解析度可大致分為三種,204.2dpi、304.8dpi、406.4dpi。
客戶有時會要求350dpi的解析度,除非輸出線數要求極高否則實際意義並不大,因為解析度的高低關係圖檔的檔案大小。
一張A4尺寸,解析度304.8dpi,檔案量約為35MB。
一張A4尺寸,解析度406.4dpi,檔案量約為60MB。
註:除非客戶有特殊要求,一般提供304.8dpi即可,但公司會在輸入倍率較小時(正片200%以下)使用406.4dpi解析度,藉以提高影像的畫質。
正片灌油與品質的關係:
正片灌油分為單面灌油與雙面灌油,目的在於消除靜電產生的彩虹圈狀物(牛頓圈)或改善放大倍率過大而產生的粗化作用。但灌油不正確時容易產生油泡、毛屑沾黏、影像模糊等。
通常135正片都直接採雙面灌油。120或其他規格正片在放大倍率超過300%以上時則採用雙面灌油,300%以下時則採用單面灌油。
註:灌油工作須非常仔細與煩瑣,所以正片輸入時通常會花較長的時間。
ISBN書號補充說明
03/11/07 17:11
簡介:
國際標準書號(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簡稱ISBN),是因應圖書出版、管理需要,並便於國際間出版品的交流與統計所發展的一套國際統一的編號制度,由一組冠有 "ISBN" 代號的 十位數碼 所組成,用以識別出版品所屬國別地區( 語言)、出版機構、書名、版本及裝訂方式 。這組號碼也可以說是圖書的代表號碼 。
結構:
群體識別號 - 出版者識別號 - 書名識別號 - 檢查號
957 - 678 - 000 - 4
◎群體識別號(Group identifier):此號由國際標準書號總部根據ISO-2108規定分配給各國或各地區的書號中心,用以區別出版者的國別地區、語文或其他相關群體(組織)。中華民國臺灣地區號碼為 "957"及"986"。
◎出版者識別號(Publisher identifier):此號為各出版機構的代號,其號碼包括二位至五位數字不等,位數的長短與該出版社的出版量成反比,由書號中心視各出版機構出版情況編配。
◎書名識別號(Title identifier):此號用以區別各種不同內容、不同版本、不同裝訂的圖書,由書號中心編配。
◎檢查號(Check digit):此號由單一的數字或英文大寫字母"X"組成,能自動核對國際標準書號的正誤。
根據 ISO-2108 的規定,檢查號的產生是以 11 係數推算而來,推算的方法是將國際標準書號前九位數字依序分別乘以從 10 到 2 的數目,將其乘積相加,總和用 11 去除;若無餘數則檢查號碼為 "0" ;若有餘數,則以 11 減去餘數,所得差數即為檢查號,若差數為 10,則以代表羅馬數字 10 的 "X" 來表示。
發展歷史:
西元 1967 年英國圖書業界首先創立這套編號系統,從英語國家先行試用。
西元 1972 年國際標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簡稱ISO)正式將國際標準書號訂定為IS0-2108號國際標準,並在德國柏林國家圖書館成立國際標準書號總部(International ISBN Agency),為審核管理各國(地區)的申請案件,分配群體識別號及協助各地標準書號制度的建立。
各地與書號總部的聯繫必須透過各國(地區)所設的代表機構辦理,因此各參與會員國,都須在其境內設立一書號中心(ISBN Group Agency),並依當地之需要負責督導、協調全國(地區)出版業相關工作的進行。
我國施行過程:
我國經國際標準書號總部分配"957"及"986"兩組三位數號碼,代表中華民國臺灣地區圖書出版品的群體識別號。
民國77年7月行政院正式核定國立中央圖書館(國家圖書館前身)為我國ISBN權責單位,立即組成專案小組進行調查研究,並編訂「臺灣地區出版者識別號」,規劃電腦作業系統及各項宣導工作,於民國 78 年 6 月完成準備工作,7 月起我國正式實施國際標準書號制度。
民國 79 年 2 月成立「國際標準書號中心」(以下簡稱書號中心),7 月起採用電腦作業,民國 80 年 4 月成為中華民國國家標準CNS 12864。
民國 88 年 1 月依據國家圖書館組織條例第十一條規定,教育部核定發布「全國出版品國際標準書號及預行編目辦法」 (為因應「國際標準書號總部」擴大適用範圍,本辦法正修訂中)。
全國出版品國際標準書號及預行編目辦法:
中華民國八十七年五月十三日第二次館務會議通過中華民國八十八年一月二十日教育部台(八八)參字第八八OO四四六O號核定
第一條 本辦法依國家圖書館組織條例第十一條第一項規定訂定之。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於中華民國境內依法出版或代理進口於原出版地未取得國際標準書號之出版品。
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出版品,係指印刷成冊之圖書,或以印刷為主之其他媒體。
第四條 出版品出版前三個月或進口後,得依國家圖書館(以下簡稱本館)之規定申請辦理國際標準書號及預行編目。
第五條 申請取得國際標準書號及預行編目資料者,應依本館相關規定,將國際標準書號及預行編目資料印製在出版品正確位置上;其書目資料有變更者,應依本館規定辦理。
第六條 出版品之國際標準書號及預行編目資料由本館建檔及維護,並提供查詢、轉錄及下載等服務。
第七條 本辦法自發布日施行。
功用:
對出版業而言,除有助於圖書出版、發行、經銷、統計與庫存控制等管理作業外,更便於出版品的國際交流;對圖書館等資料單位而言,ISBN可簡化採購、徵集、編目、流通、館際互借等作業。
世界各地的出版社、書商、經銷商及圖書館可以從ISBN號碼,迅速有效地識別某書的版本及不同裝訂形式,不論原書以何種文字書寫,都可利用ISBN以電話傳真或線上訂購,並藉電腦作業處理,節省人力時間,提高工作效率,故各國參加國際標準書號制度的出版機構一直持續地增加。
適用範圍:
1.印刷型式:
圖書及20頁以上的小冊子,地圖及點字書。
2.非印刷型式:
(1)教育性錄影帶及透明片。
(2)錄音帶或光碟版的演說集。
(3)縮影型式出版品。
(4)電子出版品:磁片、光碟片、機讀碟帶、盤式帶等。
(5)網路上完整的(最終的)出版品,或是書目資料庫、百科/字典資料庫。
3.混合媒體出版品:
不適用範圍:
1. 20頁以內的小冊子。
2. 短暫性出版品,如:日記簿、行事曆、家計簿、日曆、農民曆、海報、散頁、單張樂譜、戲劇和音樂會節目表、課程表、表格及著色畫等。
3. 以宣傳為主的印刷品,如:商品目錄、展覽目錄、價目表、新書簡介單、商品說明書、傳單等。
4. 連續性出版品,如:報紙、期刊、雜誌等。(適合申請ISSN)。
5. 無文字說明的藝術複製品。
6. 抽印本、手稿本。
編號原則:
◎每種圖書第一次出版時即應申請編號,重印 (如:二刷、三刷) 時不必申請新號,沿用舊的ISBN即可。
◎不同版次和裝訂的圖書應分別編號,節縮版與原版也應分別編號。
◎裝訂與版式有顯著變化時須重新編號。
◎重印書的出版者如非原出版者,須重新編號。
◎重印書更改書名時,須重新編號。
◎同一書名之多冊書,除全套有一個編號外,各分冊亦應分別編號。
◎再版書或重印過去無國際標準書號的圖書時須申請編號。
◎兩家出版社聯合出版的圖書以一家登記為準。
◎年刊本可以同時申請國際標準書號及國際標準期刊號。
◎電子出版品在不同版本、不同語言時,可申請新的ISBN。書目資料庫(電子百科全書)等雖然隨時在更新資料,但不需申請新的ISBN。
印製位置:
1. 版權頁下方。
2. 封底靠近裝訂處:(橫排本為右下方,直排本為左下方),若有條碼應印於條碼上方。護封、封套或書衣封底依上述規定印製。
3. 其他媒體出版品若無法依前述規定處理者,則視其型式印製於顯要處,如載體及盛裝物的標籤等。
印製形式:
國際標準書號的四部分號碼應全部列印,用空格或連接符號 " - " 間隔,字體清晰顯明。數字前冠以ISBN字樣,俾便識別。
如:ISBN 957 - 678 - 292 - 9
轉印條碼:
出版者取得ISBN後,可交由商品條碼製作廠商將ISBN轉換成圖書條碼,就是在ISBN前加上"978",最後一位檢查碼重新計算,其他九位碼不改變。ISBN條碼化後成為十三碼,就可納入全球國際商品條碼系統。
國際標準書號(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簡稱ISBN),是因應圖書出版、管理需要,並便於國際間出版品的交流與統計所發展的一套國際統一的編號制度,由一組冠有 "ISBN" 代號的 十位數碼 所組成,用以識別出版品所屬國別地區( 語言)、出版機構、書名、版本及裝訂方式 。這組號碼也可以說是圖書的代表號碼 。
結構:
群體識別號 - 出版者識別號 - 書名識別號 - 檢查號
957 - 678 - 000 - 4
◎群體識別號(Group identifier):此號由國際標準書號總部根據ISO-2108規定分配給各國或各地區的書號中心,用以區別出版者的國別地區、語文或其他相關群體(組織)。中華民國臺灣地區號碼為 "957"及"986"。
◎出版者識別號(Publisher identifier):此號為各出版機構的代號,其號碼包括二位至五位數字不等,位數的長短與該出版社的出版量成反比,由書號中心視各出版機構出版情況編配。
◎書名識別號(Title identifier):此號用以區別各種不同內容、不同版本、不同裝訂的圖書,由書號中心編配。
◎檢查號(Check digit):此號由單一的數字或英文大寫字母"X"組成,能自動核對國際標準書號的正誤。
根據 ISO-2108 的規定,檢查號的產生是以 11 係數推算而來,推算的方法是將國際標準書號前九位數字依序分別乘以從 10 到 2 的數目,將其乘積相加,總和用 11 去除;若無餘數則檢查號碼為 "0" ;若有餘數,則以 11 減去餘數,所得差數即為檢查號,若差數為 10,則以代表羅馬數字 10 的 "X" 來表示。
發展歷史:
西元 1967 年英國圖書業界首先創立這套編號系統,從英語國家先行試用。
西元 1972 年國際標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簡稱ISO)正式將國際標準書號訂定為IS0-2108號國際標準,並在德國柏林國家圖書館成立國際標準書號總部(International ISBN Agency),為審核管理各國(地區)的申請案件,分配群體識別號及協助各地標準書號制度的建立。
各地與書號總部的聯繫必須透過各國(地區)所設的代表機構辦理,因此各參與會員國,都須在其境內設立一書號中心(ISBN Group Agency),並依當地之需要負責督導、協調全國(地區)出版業相關工作的進行。
我國施行過程:
我國經國際標準書號總部分配"957"及"986"兩組三位數號碼,代表中華民國臺灣地區圖書出版品的群體識別號。
民國77年7月行政院正式核定國立中央圖書館(國家圖書館前身)為我國ISBN權責單位,立即組成專案小組進行調查研究,並編訂「臺灣地區出版者識別號」,規劃電腦作業系統及各項宣導工作,於民國 78 年 6 月完成準備工作,7 月起我國正式實施國際標準書號制度。
民國 79 年 2 月成立「國際標準書號中心」(以下簡稱書號中心),7 月起採用電腦作業,民國 80 年 4 月成為中華民國國家標準CNS 12864。
民國 88 年 1 月依據國家圖書館組織條例第十一條規定,教育部核定發布「全國出版品國際標準書號及預行編目辦法」 (為因應「國際標準書號總部」擴大適用範圍,本辦法正修訂中)。
全國出版品國際標準書號及預行編目辦法:
中華民國八十七年五月十三日第二次館務會議通過中華民國八十八年一月二十日教育部台(八八)參字第八八OO四四六O號核定
第一條 本辦法依國家圖書館組織條例第十一條第一項規定訂定之。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於中華民國境內依法出版或代理進口於原出版地未取得國際標準書號之出版品。
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出版品,係指印刷成冊之圖書,或以印刷為主之其他媒體。
第四條 出版品出版前三個月或進口後,得依國家圖書館(以下簡稱本館)之規定申請辦理國際標準書號及預行編目。
第五條 申請取得國際標準書號及預行編目資料者,應依本館相關規定,將國際標準書號及預行編目資料印製在出版品正確位置上;其書目資料有變更者,應依本館規定辦理。
第六條 出版品之國際標準書號及預行編目資料由本館建檔及維護,並提供查詢、轉錄及下載等服務。
第七條 本辦法自發布日施行。
功用:
對出版業而言,除有助於圖書出版、發行、經銷、統計與庫存控制等管理作業外,更便於出版品的國際交流;對圖書館等資料單位而言,ISBN可簡化採購、徵集、編目、流通、館際互借等作業。
世界各地的出版社、書商、經銷商及圖書館可以從ISBN號碼,迅速有效地識別某書的版本及不同裝訂形式,不論原書以何種文字書寫,都可利用ISBN以電話傳真或線上訂購,並藉電腦作業處理,節省人力時間,提高工作效率,故各國參加國際標準書號制度的出版機構一直持續地增加。
適用範圍:
1.印刷型式:
圖書及20頁以上的小冊子,地圖及點字書。
2.非印刷型式:
(1)教育性錄影帶及透明片。
(2)錄音帶或光碟版的演說集。
(3)縮影型式出版品。
(4)電子出版品:磁片、光碟片、機讀碟帶、盤式帶等。
(5)網路上完整的(最終的)出版品,或是書目資料庫、百科/字典資料庫。
3.混合媒體出版品:
不適用範圍:
1. 20頁以內的小冊子。
2. 短暫性出版品,如:日記簿、行事曆、家計簿、日曆、農民曆、海報、散頁、單張樂譜、戲劇和音樂會節目表、課程表、表格及著色畫等。
3. 以宣傳為主的印刷品,如:商品目錄、展覽目錄、價目表、新書簡介單、商品說明書、傳單等。
4. 連續性出版品,如:報紙、期刊、雜誌等。(適合申請ISSN)。
5. 無文字說明的藝術複製品。
6. 抽印本、手稿本。
編號原則:
◎每種圖書第一次出版時即應申請編號,重印 (如:二刷、三刷) 時不必申請新號,沿用舊的ISBN即可。
◎不同版次和裝訂的圖書應分別編號,節縮版與原版也應分別編號。
◎裝訂與版式有顯著變化時須重新編號。
◎重印書的出版者如非原出版者,須重新編號。
◎重印書更改書名時,須重新編號。
◎同一書名之多冊書,除全套有一個編號外,各分冊亦應分別編號。
◎再版書或重印過去無國際標準書號的圖書時須申請編號。
◎兩家出版社聯合出版的圖書以一家登記為準。
◎年刊本可以同時申請國際標準書號及國際標準期刊號。
◎電子出版品在不同版本、不同語言時,可申請新的ISBN。書目資料庫(電子百科全書)等雖然隨時在更新資料,但不需申請新的ISBN。
印製位置:
1. 版權頁下方。
2. 封底靠近裝訂處:(橫排本為右下方,直排本為左下方),若有條碼應印於條碼上方。護封、封套或書衣封底依上述規定印製。
3. 其他媒體出版品若無法依前述規定處理者,則視其型式印製於顯要處,如載體及盛裝物的標籤等。
印製形式:
國際標準書號的四部分號碼應全部列印,用空格或連接符號 " - " 間隔,字體清晰顯明。數字前冠以ISBN字樣,俾便識別。
如:ISBN 957 - 678 - 292 - 9
轉印條碼:
出版者取得ISBN後,可交由商品條碼製作廠商將ISBN轉換成圖書條碼,就是在ISBN前加上"978",最後一位檢查碼重新計算,其他九位碼不改變。ISBN條碼化後成為十三碼,就可納入全球國際商品條碼系統。
條碼相關資訊介紹
03/11/07 17:09
國際標準書號ISBN、國際標準期刊號ISSN、商品條碼(EAN—13條碼)、縮短版商品條碼(EAN—8條碼)等。
條碼技術最早產生在風聲鶴唳的二十年代,誕生於Westinghouse的實驗室裡。一位名叫John Kermode性格古怪的發明家「異想天開」的想對郵政單據實現自動分檢,那時候對電子技術應用方面的每一個設想都使人感到非常新奇。
他的想法是在信封上做條碼標記,條碼中的信息是收信人的地址,就像今天的郵政編碼。為此Kermode發明了最早的條碼標識,設計方案非常的簡單,即一個「條」表示數字「1」,二個「條」表示數字「2」,以次類推。然後,他又發明了由基本的元件組成的條碼識讀設備:一個掃描器(能夠發射光並接收反射光);一個測定反射信號條和空的方法,即邊緣定位線圈;和使用測定結果的方法,即譯碼器。
條碼是由一組按一定編碼規則排列的條、空符號,用以表示一定的字符、數字及符號組成的信息。條碼系統是由條碼符號設計、製作及掃描閱讀組成的自動識別系統。
《EAN system》
在1974年歐洲有12家大型製造商與配送商,共同研商建立一個協會 ,負責研發可以供歐洲各國使用的商品識別系統,在當時,美國的UC (Uniform Code Council),已在北美地區推行UPC (Universal Product Code) 系統。而在1977年才正式成立非營利機構EAN (European Article Numbering Association),並訂定可以與UPC相容的EAN條碼標準。
鑑於EAN system在歐洲各國推行的相當成功,EAN實質上已成為國 際性的機構,因此,在1992年正式更名為國際條碼協會(EAN International)。
截至1999年6月已有101個國家超過630,000家的企業在使用EAN system。雖然在初期EAN條碼是應用在零售業的P.O.S.系統的結帳掃瞄,但 時至今日,EAN system的應用已經涵蓋了工業及商業領域,並從一般消費商品擴大到書藉、成衣、3C、醫療等商品,甚至如貨運業、物流業、保險金融 等服務業都在使用。
為了讓EAN system不分國界、市場、行業、商品、應用系統的限制, 而且可以促使商業交易更具效率,更快速回應客戶需求,所以EAN的識別代號被設計成無意義的編號,可以用來識別商品、服務、資產及位址。
除了識別代號外,EAN system也對補充性的資料如有效日期、批號 、序號、尺寸、重量、容量等提供了可以讓業界共用的編號規範。
上述的識別代號及補充性資料,應遵循EAN條碼標準,轉換成條碼符 號,供一般市售的掃瞄器掃讀,以達到自動截取資料的目的。當然這些號碼也被應用EDI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的訊息上,以促進訊息傳遞的速度與正確性。另外為促進供應鏈資訊的傳輸及交換,EAN system也發展出簡易的訊息格式,讓企業界容易施行EDI。
簡而言之EAN system讓作生意的方法變得更快更簡單。
EAN system包含下列各個單元:
1、編號體系:
a、識別代號:交易、包裝、物流包裝、服務性商品、客 戶代號、資產、位址等全球獨一無二的識別代號。
b、補充性資料:附屬在主要識別代號之後的資訊如批號 、序號、有效日期、尺寸、重量等的編號標準。
2、條碼符號:
將上述識別代號及補充性號碼轉換成條碼的符號標準, 現有之國際標準有EAN-13,EAN-8,EAN-14, EAN-128等。
3、訊息標準:
供EDI應用的訊息標準集合一EAN COM,包含了訂單 、訂單回覆,出貨單、出貨單回覆等42種訊息標準。
EAN system提供了一般公司改善經營效率及提高生產力的方法,應 用不同的EAN標準,在物流作業,減少紙張成本、縮短訂單及運送前置時間 、增進正確性、改善整個供應鏈的管理等方面,會有非常明顯的效益,尤其是 生意夥伴間均使用EAN system來完成交易及溝通,所節省的成本更可觀。
《國際標準書號ISBN》
國際標準書號(InternationalStandardBookNumber,簡稱ISBN),是為因應圖書出版、管理的需要,並便於國際間出版品的交流與統計所發展的一套國際統一的編號制度,由一組冠有"ISBN"代號的十位數碼所組成,用以識別出版品所屬國別地區語言、出版機構、書名、版本及裝訂方式。這組號碼也可以說是圖書的代表號碼。
群體識別號 GroupIdentifier
此號由國際標準書號總部根據ISO-2108規定分配給各國或各地區的書號中心,用以區別出版者的國別地區、語文或其他相關群體(組織)。中華民國台灣地區目前號碼為"957"及"976"。978是EAN系統的前置碼,依商品類別而分,所以只要是放在ISBN前使用的都是978。
出版者識別號 PublisherIdentifier
此號為各出版機構的代號,其號碼包括二位至五位數字不等,位數的長短與該出版社的出版量成反比,由書號中心視各出版機構出版情況編配。
書名識別號 TitleIdentifier
此號用以區別各種不同內容、不同版本、不同裝訂的圖書,多由書號中心編配。
檢查號 CheckDigit
此號由單一的數字或英文大寫字母"X"組成,能自動核對國際標準書號的正誤。
《國際標準期刊號ISSN》
國際標準期刊號(InternationalStandard-SerialNumber,簡稱ISSN),是國際間賦予期刊的一套統一編號。
編號範圍:常見的期刊、雜誌、報紙、叢刊、年刊等大都屬於國際標準期刊號。
印刷顏色:
可利用包裝現有使用的顏色來印製條碼,以白、黃、橙、 紅等當條碼的底色,以黑、藍、綠、紫、咖啡等當條碼 的條色,但不可顛倒使用。
·金、銀兩色不可使用
·透明包裝必須以不透明油墨印製條碼
〔Sun Leader〕
國際ISBN總部,為因應國際間圖書出版量大幅增長及與商品條碼(EAN-13碼)結合,正式宣佈:自2007年1月起國際標準書號(ISBN)正式全面實施13碼新制。
ISBN 13碼=978+9(位原ISBN前9碼)+1(位重新計算之檢查碼)
簡單的說,即將現有ISBN的第一段前置碼(Prefix)改為「978」,加上「9位原ISBN前9碼」,以及「1位重新計算過之檢查碼」。如此就可與圖書之商品條碼(EAN-13碼)完全相符。
也就是說:自2007年1月以後,印製在圖書封底(橫排本為右下方,直排本為左下方)之條碼上方須印製有連字符號的13碼 ISBN;條碼下方則印製與圖書商品條碼完全相同的13碼數字串,惟此項字串間沒有連字號或空格。
當然,國家圖書館國際標準書號中心,也自2007(民國96)年1月1日起,對於臺灣地區所有出版的新書,只能 編配13碼的ISBN。圖書出版業、發行業和圖書館界所印製或建立的新書出版目錄、圖書訂購以及與圖書相關的商業交易系統(如電子資料交換(EDI))等,也將同步採行13碼的ISBN。
國際ISBN總部,特別呼籲提醒「圖書出版界」或「出版機構」應該立刻檢視下列相關作業系統,以因應未來的改變。例如:
1.ISBN編號管理系統;
2.產品資訊系統;
3.編輯管理系統;
4.生產製作系統;
5.電子書供應系統;
6.訂購與倉庫管理系統;
7.會計暨財務系統;
8.版權、契約及權利金管理系統。
對於「圖書發行業」或「銷售單位(如書店、網路書店)」,國際ISBN總部進一步建議應該檢視的系統有:
1.訂購系統;
2.庫存管理系統;
3.退貨管理系統;
4.銷售管理系統(POS);
5.會計暨財務系統。
至於「圖書館界」則需立刻檢視的作業系統包括:
1.採購作業系統(包括與書商間之交易訊息);
2.編目及其他書目資料登錄系統;
3.館際互借系統;
4.書目記錄輸入程序;
5.條碼閱讀機;
6.館藏目錄;
7.資訊入口/跨資料庫檢索(metasearch)系統;
8.其他ISBN相關功能與系統。
條碼技術最早產生在風聲鶴唳的二十年代,誕生於Westinghouse的實驗室裡。一位名叫John Kermode性格古怪的發明家「異想天開」的想對郵政單據實現自動分檢,那時候對電子技術應用方面的每一個設想都使人感到非常新奇。
他的想法是在信封上做條碼標記,條碼中的信息是收信人的地址,就像今天的郵政編碼。為此Kermode發明了最早的條碼標識,設計方案非常的簡單,即一個「條」表示數字「1」,二個「條」表示數字「2」,以次類推。然後,他又發明了由基本的元件組成的條碼識讀設備:一個掃描器(能夠發射光並接收反射光);一個測定反射信號條和空的方法,即邊緣定位線圈;和使用測定結果的方法,即譯碼器。
條碼是由一組按一定編碼規則排列的條、空符號,用以表示一定的字符、數字及符號組成的信息。條碼系統是由條碼符號設計、製作及掃描閱讀組成的自動識別系統。
《EAN system》
在1974年歐洲有12家大型製造商與配送商,共同研商建立一個協會 ,負責研發可以供歐洲各國使用的商品識別系統,在當時,美國的UC (Uniform Code Council),已在北美地區推行UPC (Universal Product Code) 系統。而在1977年才正式成立非營利機構EAN (European Article Numbering Association),並訂定可以與UPC相容的EAN條碼標準。
鑑於EAN system在歐洲各國推行的相當成功,EAN實質上已成為國 際性的機構,因此,在1992年正式更名為國際條碼協會(EAN International)。
截至1999年6月已有101個國家超過630,000家的企業在使用EAN system。雖然在初期EAN條碼是應用在零售業的P.O.S.系統的結帳掃瞄,但 時至今日,EAN system的應用已經涵蓋了工業及商業領域,並從一般消費商品擴大到書藉、成衣、3C、醫療等商品,甚至如貨運業、物流業、保險金融 等服務業都在使用。
為了讓EAN system不分國界、市場、行業、商品、應用系統的限制, 而且可以促使商業交易更具效率,更快速回應客戶需求,所以EAN的識別代號被設計成無意義的編號,可以用來識別商品、服務、資產及位址。
除了識別代號外,EAN system也對補充性的資料如有效日期、批號 、序號、尺寸、重量、容量等提供了可以讓業界共用的編號規範。
上述的識別代號及補充性資料,應遵循EAN條碼標準,轉換成條碼符 號,供一般市售的掃瞄器掃讀,以達到自動截取資料的目的。當然這些號碼也被應用EDI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的訊息上,以促進訊息傳遞的速度與正確性。另外為促進供應鏈資訊的傳輸及交換,EAN system也發展出簡易的訊息格式,讓企業界容易施行EDI。
簡而言之EAN system讓作生意的方法變得更快更簡單。
EAN system包含下列各個單元:
1、編號體系:
a、識別代號:交易、包裝、物流包裝、服務性商品、客 戶代號、資產、位址等全球獨一無二的識別代號。
b、補充性資料:附屬在主要識別代號之後的資訊如批號 、序號、有效日期、尺寸、重量等的編號標準。
2、條碼符號:
將上述識別代號及補充性號碼轉換成條碼的符號標準, 現有之國際標準有EAN-13,EAN-8,EAN-14, EAN-128等。
3、訊息標準:
供EDI應用的訊息標準集合一EAN COM,包含了訂單 、訂單回覆,出貨單、出貨單回覆等42種訊息標準。
EAN system提供了一般公司改善經營效率及提高生產力的方法,應 用不同的EAN標準,在物流作業,減少紙張成本、縮短訂單及運送前置時間 、增進正確性、改善整個供應鏈的管理等方面,會有非常明顯的效益,尤其是 生意夥伴間均使用EAN system來完成交易及溝通,所節省的成本更可觀。
《國際標準書號ISBN》
國際標準書號(InternationalStandardBookNumber,簡稱ISBN),是為因應圖書出版、管理的需要,並便於國際間出版品的交流與統計所發展的一套國際統一的編號制度,由一組冠有"ISBN"代號的十位數碼所組成,用以識別出版品所屬國別地區語言、出版機構、書名、版本及裝訂方式。這組號碼也可以說是圖書的代表號碼。
群體識別號 GroupIdentifier
此號由國際標準書號總部根據ISO-2108規定分配給各國或各地區的書號中心,用以區別出版者的國別地區、語文或其他相關群體(組織)。中華民國台灣地區目前號碼為"957"及"976"。978是EAN系統的前置碼,依商品類別而分,所以只要是放在ISBN前使用的都是978。
出版者識別號 PublisherIdentifier
此號為各出版機構的代號,其號碼包括二位至五位數字不等,位數的長短與該出版社的出版量成反比,由書號中心視各出版機構出版情況編配。
書名識別號 TitleIdentifier
此號用以區別各種不同內容、不同版本、不同裝訂的圖書,多由書號中心編配。
檢查號 CheckDigit
此號由單一的數字或英文大寫字母"X"組成,能自動核對國際標準書號的正誤。
《國際標準期刊號ISSN》
國際標準期刊號(InternationalStandard-SerialNumber,簡稱ISSN),是國際間賦予期刊的一套統一編號。
編號範圍:常見的期刊、雜誌、報紙、叢刊、年刊等大都屬於國際標準期刊號。
印刷顏色:
可利用包裝現有使用的顏色來印製條碼,以白、黃、橙、 紅等當條碼的底色,以黑、藍、綠、紫、咖啡等當條碼 的條色,但不可顛倒使用。
·金、銀兩色不可使用
·透明包裝必須以不透明油墨印製條碼
〔Sun Leader〕
國際ISBN總部,為因應國際間圖書出版量大幅增長及與商品條碼(EAN-13碼)結合,正式宣佈:自2007年1月起國際標準書號(ISBN)正式全面實施13碼新制。
ISBN 13碼=978+9(位原ISBN前9碼)+1(位重新計算之檢查碼)
簡單的說,即將現有ISBN的第一段前置碼(Prefix)改為「978」,加上「9位原ISBN前9碼」,以及「1位重新計算過之檢查碼」。如此就可與圖書之商品條碼(EAN-13碼)完全相符。
也就是說:自2007年1月以後,印製在圖書封底(橫排本為右下方,直排本為左下方)之條碼上方須印製有連字符號的13碼 ISBN;條碼下方則印製與圖書商品條碼完全相同的13碼數字串,惟此項字串間沒有連字號或空格。
當然,國家圖書館國際標準書號中心,也自2007(民國96)年1月1日起,對於臺灣地區所有出版的新書,只能 編配13碼的ISBN。圖書出版業、發行業和圖書館界所印製或建立的新書出版目錄、圖書訂購以及與圖書相關的商業交易系統(如電子資料交換(EDI))等,也將同步採行13碼的ISBN。
國際ISBN總部,特別呼籲提醒「圖書出版界」或「出版機構」應該立刻檢視下列相關作業系統,以因應未來的改變。例如:
1.ISBN編號管理系統;
2.產品資訊系統;
3.編輯管理系統;
4.生產製作系統;
5.電子書供應系統;
6.訂購與倉庫管理系統;
7.會計暨財務系統;
8.版權、契約及權利金管理系統。
對於「圖書發行業」或「銷售單位(如書店、網路書店)」,國際ISBN總部進一步建議應該檢視的系統有:
1.訂購系統;
2.庫存管理系統;
3.退貨管理系統;
4.銷售管理系統(POS);
5.會計暨財務系統。
至於「圖書館界」則需立刻檢視的作業系統包括:
1.採購作業系統(包括與書商間之交易訊息);
2.編目及其他書目資料登錄系統;
3.館際互借系統;
4.書目記錄輸入程序;
5.條碼閱讀機;
6.館藏目錄;
7.資訊入口/跨資料庫檢索(metasearch)系統;
8.其他ISBN相關功能與系統。
上光的功能與目的
03/11/07 16:54
PS 印版在印刷過程中易出現的問題
03/11/07 16:50
1.) 版面非圖文部分起髒,即空白部份(非圖文部分)產生親墨性。原因有下列幾點:
A.水槽液的化學成分配置不當,侵蝕空白部分的親水層。
B.水輥的輥套太髒或已磨損,損壞空白表面。
C.在進行印刷時上墨過多造成油墨擴展,這最終會使非圖文區域增感。
D.膠皮布上有紙張的砂粒留存,磨損了印版。
E.鋁基版氧化。氧化起髒看上去像大量的清晰的網點或炸麵餅圈狀的斑點。
F.水墨系統中水輥和/或墨輥工作有誤,可能會造成印刷出現周向或軸向的髒漬。
G.印版在印前階段發生曝光(印紋變暗灰綠)。
H.油墨太軟,或油性太大。
I.水槽液過多造成印跡呈雪片狀;黑色實地呈現灰色,彩色實地變暗;在放大狀態下會發現實地不勻,充滿了微小的白色斑點。
2.) PS版的印紋磨損:
水槽液中樹脂太多或是水槽液中的酸過多,PH值不穩定。
3.) 印版上有白纖維狀:
這主要是紙毛太多或靠版水輥織物脫落所致。
4.) PS版的印紋不能適當著墨:
PS版圖文區域有樹脂或消去液的固化物,或是膠輥、印版及膠皮布上堆積油墨。
5.) PS版的印紋脫落:
原因是膠布滾筒與印版滾筒的壓力太重。
6.) 烤製後的印版著水著墨太慢:
原因是熱固膠層太厚。
7.) 印版上有劃痕:
原因是紙捲上機之前外層有小砂粒,或靠版墨輥表面嵌有小砂粒。
8.) 印版裂開。
可能是印版安裝尺寸不對,沒有均勻地緊貼在滾筒體上;或是印版滾筒的版縫不乾淨,版頭或版尾受力嚴重。
PS版須避免長時間暴露在日光燈下或日光下。
PS版運送過程中須固定,避免鬆脫產生磨擦或折損。
PS版運送過程中遇天候不佳時(下雨),須立即告知印刷廠。
PS版存貯在潮濕的地方易發生氧化。如果在PS版尚未乾燥時印刷機印刷中斷,印版也會產生氧化現象。
A.水槽液的化學成分配置不當,侵蝕空白部分的親水層。
B.水輥的輥套太髒或已磨損,損壞空白表面。
C.在進行印刷時上墨過多造成油墨擴展,這最終會使非圖文區域增感。
D.膠皮布上有紙張的砂粒留存,磨損了印版。
E.鋁基版氧化。氧化起髒看上去像大量的清晰的網點或炸麵餅圈狀的斑點。
F.水墨系統中水輥和/或墨輥工作有誤,可能會造成印刷出現周向或軸向的髒漬。
G.印版在印前階段發生曝光(印紋變暗灰綠)。
H.油墨太軟,或油性太大。
I.水槽液過多造成印跡呈雪片狀;黑色實地呈現灰色,彩色實地變暗;在放大狀態下會發現實地不勻,充滿了微小的白色斑點。
2.) PS版的印紋磨損:
水槽液中樹脂太多或是水槽液中的酸過多,PH值不穩定。
3.) 印版上有白纖維狀:
這主要是紙毛太多或靠版水輥織物脫落所致。
4.) PS版的印紋不能適當著墨:
PS版圖文區域有樹脂或消去液的固化物,或是膠輥、印版及膠皮布上堆積油墨。
5.) PS版的印紋脫落:
原因是膠布滾筒與印版滾筒的壓力太重。
6.) 烤製後的印版著水著墨太慢:
原因是熱固膠層太厚。
7.) 印版上有劃痕:
原因是紙捲上機之前外層有小砂粒,或靠版墨輥表面嵌有小砂粒。
8.) 印版裂開。
可能是印版安裝尺寸不對,沒有均勻地緊貼在滾筒體上;或是印版滾筒的版縫不乾淨,版頭或版尾受力嚴重。
PS版須避免長時間暴露在日光燈下或日光下。
PS版運送過程中須固定,避免鬆脫產生磨擦或折損。
PS版運送過程中遇天候不佳時(下雨),須立即告知印刷廠。
PS版存貯在潮濕的地方易發生氧化。如果在PS版尚未乾燥時印刷機印刷中斷,印版也會產生氧化現象。
PS 印版沖版中常出現的問題
03/11/07 16:47
PS 印版簡介
03/11/07 16:44
PS 印版構成:
PS 印版它是由感光層和版基兩部分組成感光層要有良好的親油性;版基為空白部分要有良好的親水性。
PS 印版應符合版面平整,厚薄均勻,不易變形,表面沒有髒污,劃痕和疵點,能牢固粘附感光層且不發生化學變化,經處理後具有較好的親水性和耐磨性的要求。
PS 印版曬版中常見問題及處理方法
1.) 圖像暈虛及空白部份不乾淨:
曬版機的玻璃未能保持清潔、網片與版材及玻璃版沒有緊密貼緊,都會造成圖像暈虛及空白部份不乾淨。
2.) PS 印版網點不實印刷時脫落:
網片上網點的黑化度不足,引起印版感光層感光產生印版上的網點不堅實,印刷時網點脫落;所以,曬版前的網片要進行嚴格檢查,網點要有足夠的黑化度和足夠的清晰邊沿。
PS 印版它是由感光層和版基兩部分組成感光層要有良好的親油性;版基為空白部分要有良好的親水性。
PS 印版應符合版面平整,厚薄均勻,不易變形,表面沒有髒污,劃痕和疵點,能牢固粘附感光層且不發生化學變化,經處理後具有較好的親水性和耐磨性的要求。
PS 印版曬版中常見問題及處理方法
1.) 圖像暈虛及空白部份不乾淨:
曬版機的玻璃未能保持清潔、網片與版材及玻璃版沒有緊密貼緊,都會造成圖像暈虛及空白部份不乾淨。
2.) PS 印版網點不實印刷時脫落:
網片上網點的黑化度不足,引起印版感光層感光產生印版上的網點不堅實,印刷時網點脫落;所以,曬版前的網片要進行嚴格檢查,網點要有足夠的黑化度和足夠的清晰邊沿。